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独立音乐 独立音乐
临夏花儿歌词_临夏花儿歌词大全
tamoadmin 2024-09-09 人已围观
简介1.花儿是哪个民族的歌2.猜一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是一种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是4.上去高山望平川的体裁是什么5.花儿与少年的拼音怎么写传承《诗经》的爱情之声 走进西北,在空旷的天底下常传来嘹亮的调子,抑扬顿挫地盘旋在山野间,高亢、嘹亮,伴着西北的风,散发着粗犷豪放的气息。这些歌儿传唱了千百年,无人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最先唱起来的,但是,它用沁人心脾的嘹亮钻到人们心底深处,拨动
1.花儿是哪个民族的歌
2.猜一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是一种
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是
4.上去高山望平川的体裁是什么
5.花儿与少年的拼音怎么写
传承《诗经》的爱情之声 走进西北,在空旷的天底下常传来嘹亮的调子,抑扬顿挫地盘旋在山野间,高亢、嘹亮,伴着西北的风,散发着粗犷豪放的气息。
这些歌儿传唱了千百年,无人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最先唱起来的,但是,它用沁人心脾的嘹亮钻到人们心底深处,拨动着人的心弦,让人为之动情,深受感染。“临夏花儿”就是一种西北地区流行于回族穆斯林民族中的质朴的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发源于古代河州,即今日临夏。
“花儿”,天然本真到了临夏,听着当地人特有的西北腔调,就能隐约感受到花儿之风。 临夏花儿大致有“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两种,都用临夏方言传唱,音乐曲调与歌词十分相配,配合滑音、倚音、连音、颤音、装饰音的唱腔技巧,听起来高亢、悠长、清脆,热情奔放。
清代有位诗人说:“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这诗句恰当地概括了“花儿”的形式和内容。 据了解,“花儿”没有配乐,但是在嘹亮声中曲调起伏,悠长、高亢,韵味十足。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花儿的唱词按当地方言有韵有脚,唱起来朗朗上口。
“河州令”、“尕马令”、“脚户令”、“大眼睛令”、“仓啷啷令”、“尕阿姐令”、“撒拉令”、“保安令”,这些家喻户晓的曲谱都找不到最初的作者,但是已经深入人心。 最初从心底唱出一支“花儿”的人,往往是有感而发,情真意浓地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直抒胸怀,毫无矫揉造作的掩饰,散发着天然的韵调。因而唱词生动野性,调子流畅高亢。
在民间流传中,经过了无数人的传唱,最终形成了一定的格调,但依旧散发着质朴热烈的原始风——野性、直接、奔放。 临夏花儿在唱词意思的表达和句式结构安排上多用《诗经》中的比兴表现手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词”。
即便是新近流行于临夏年轻人中的许多花儿,仍然用了比兴的手法。例如“相思病得哈(下)者还没好,又得了重感冒了;我俩的话儿还没说好,手机又欠掉(了)费了。”这首花儿中,前两句和后两句在意思上是比的手法,在前后结构安排上则又是兴的手法。因此可以说,花儿的
表现手法和《诗经》的表现手法并无二致。 在毫不掩饰的唱词中,“花儿”绽放出心灵深处的情操,那是妙龄女子对心上人的试探,那是青春少年对意中人的表白和誓言。在爱情中徜徉的人儿总是要掏心掏肺才肯罢休,这就是“花儿”。
听了“花儿”,懂了“花儿”,脸红的人们是否想起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支“花儿”,如田野中的花儿一样,散布在山野中,自由自在地生长着,没有细致玲珑的体态却散发着最天然的芬芳,只因为它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肺腑之声,天然、本真。 借着“花儿”,情投意合的男男女女互诉衷肠,不管是否成就了一段姻缘,都一路撒下了相对的“花儿”。
那是他们爱情的见证,随风荡漾在漫山遍野的风中!花儿会,会情人 “东山的云彩西山里来,西北风吹给些雨来;拔草的尕妹们一溜儿摆,哪个是我心头的肉哎。”“白日里想你着满巷道转,人问时我浪着哩;晚夕里想你着满院子转,人问时我抓
八方涌来,为这位仙女唱起动听的歌儿,希望她再次出现。 松鸣岩花儿会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又叫龙华歌会。生活在临夏的各族人民在这里相会,在岩边的坡地上搭起帐篷,放声歌唱。
或独唱或对唱或齐唱,从流传下来的传统“花儿”到兴之所至的即兴发挥,一方唱罢一方又起,在暖意袭人的四月天里,歌声回荡在山间,带着人们的欢笑,传向远方。 如果没赶上松鸣岩花儿会,到了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还有一场莲花山花儿会。
六月,人们刚收割完春季的庄稼,在忙碌了一季后,借着花儿会纾解疲乏的身心。 初一、初二,身着盛装的各族人们来到莲花山山下,拉开了花儿会的开始曲,接下来的两天人们游山对歌,花儿会进入高潮。
到初五,人们彻夜歌唱,围着篝火跳跃欢腾,毫无倦意。到黎明时分,人们贼着哩。”…… 当这样的“花儿”荡漾在耳边,人们无不感到有情人之间表达爱情时的直白、诙谐和浪漫。 而临夏的人们在“花儿”的传唱中都成了歌者。也许是为了成全有情人,也许是姑娘大了总得嫁,也许仅仅是为了找点儿乐,临夏各地都有花儿会,总共20多场。最盛大的有两场:松鸣岩花儿会和莲花山花儿会。 松鸣岩位于临夏州和政县陡石关口。
传说,很久以前,有位猎人在这里打猎,发现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水边戏水歌唱,歌声美妙动听,猎人听得入迷,忍不住和着唱起来。歌声惊动了戏水的女子,女子向大山深处跑去。猎人追过去,却再也找不到女子的身影,只有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山中。他只好唱着学会的歌儿回来了。这歌声美妙动听,人们知道后都认为这是仙女下凡来送歌。 从此,人们每年“四月八”就从四面
登上紫松山(莲花山的姊妹山),在对歌声中相互敬酒,这一场欢乐的盛会就要结束了。 花儿会中,最有意思的是拦路。人们用马莲拧成的绳子拦住朝山的歌者,在一问一答中拉开了歌唱,如果大脑里不存上一些“花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考验,不免会急得抓耳挠腮,惹人哄笑了。冲过一个个路口后,在此起彼伏的歌声中,一些新的“花儿”又生成了,它们绝对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原创。盛会结束后,或许有不少情投意合的男女在“花儿”声中走到了一起,野性大胆却也巧妙婉转。从此,他们牵手,坦荡荡地享受爱情。
花儿是哪个民族的歌
回乡花儿回族花儿俗称山曲儿,最早流传于宁夏、甘肃、青海一带。“花儿”约产生于明代,有关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在蒙藏民歌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歌;有人认为它是从外地迁来的回族人民的思乡曲演化而成;也有人认为是明初从南京迁往洮州地区的移民常以花卉为比兴的一种民歌。总之,“花儿”自近代以来成为回族人民传唱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花儿”按传唱地区划分,又分为“青海花儿”、“河州花儿”和“宁夏花儿",其源泉则源于河州(今甘肃临夏)。 “花儿”内容丰富,大都为颂扬爱情忠贞、惩恶扬善、反映人民疾苦。一般多是四句或六句,歌词多即兴创作,十分口语化,且不避俚语俗词。“花儿”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文字优美,格律谨严。它的音乐主调令达100多种,旋律、节奏、唱腔都有着独特的风格。由于“花儿”最早产生于山间田野,歌手们在空旷幽美的环境中无拘无束,放声高歌,所以它的曲调多高昂、奔放、粗犷、悠扬,表现了回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回族人民喜欢唱高亢、婉转、动听的民间高腔山歌——“花儿”。当你来到六盘山区和同心、盐池一带,无论是在盘山的羊肠小道上,牧羊的山坡上,还是在拔草的麦田里,打谷的禾场上,以及在送媳妇回娘家的驴背上,农家小院的炕头上,不时都能听到或男或女、或双或单、或领或合的花儿歌声。宁夏花儿又称“山花儿”、“干花儿”、“土花儿”。花儿形式灵活,曲调优美,不用乐器伴奏,即兴演唱,把手往耳后一搭,张嘴就唱,想唱什么就唱什么,内容非常广泛。人们唱劳动,唱生活,唱家乡,唱爱情,唱未来…。有两首花儿唱道:“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刀子拿来头割下,不死还是这个唱法。”、“白日里不漫花儿意不过,夜晚里不漫花儿睡不着。”漫花儿,已是回族男女老少生活、劳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猜一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是一种
你说的是《花儿与少年》吧,青海民歌。
歌词如下:
春季里那么到了这
水仙花儿开水仙花儿开
绣呀阁里的女儿呀
踩呀踩青来呀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搀我一把来
夏季里么到了这
女儿心上焦女儿心上焦
石呀榴花的子儿呀
赛呀赛过了玛瑙呀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亲手摘一颗
秋季里那么到了这
丹桂花儿开丹桂花儿开
女儿家的心呀上
起呀起了波浪呀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扯不断情私长
冬季里么到了这
雪花满天飞雪花满天飞
女儿家的心呀上
赛呀赛过了白雪呀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认清了你在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是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是一种传统民歌。
“花儿”并不是一种花,而是一种流传于中国大西北地区的传统民歌。这些民歌以生活为背景,以歌词中将女性比作花朵而得名,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
“花儿”的唱腔高亢、激越、热烈,常常在山野田间、河流沙滩上演唱,它是西北人民表达爱意、敬意、感激之情的独特方式。2006年,“花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足以证明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花儿”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有的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有的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有的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这些歌词既反映了西北人民的生活情感,也展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发源:
花儿发源于甘肃临夏,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六盘山花儿就是其中的一种。
流行于固原地区的花儿主要有两类:河州花儿和山花儿(俗称干花儿)。河州花儿委婉动听,基本调式和旋律有数十种,变体甚多。
形式上有慢调和快调,慢调多为4/4或6/8拍,唱起来高亢、悠长,曲首曲间和句间多用衬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调进,高音区多用声;快调多为2/4或3/8拍,相对紧凑短小。
河州花儿多为五声徵调,在文学上自成体系。一般每首词由四句组成,前两句常用比兴,后两句切题。字数上单双交错,奇偶相间,不像一般民歌那么规整,故更加自由畅快。但是,固原多唱山花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花儿
上去高山望平川的体裁是什么
《花儿》是中国西北部民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即公元1368年前后,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的汉、回、藏、东乡、保安、蒙等民族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
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临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花儿”唱词和曲调分“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两大类。2007年,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兰州大学西北“花儿”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花儿现状
“花儿”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大潮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渗透,使原始古朴的“花儿”生存空间正面临着萎缩。
“花儿”就是从农田和山野里练出来的,一些唱得好的人被称为“花儿把式”,都是经过多年劳作、放牧期间跟随大人学唱,熟悉掌握了曲调,而后自己才能即兴编词对唱或领唱。
现在最有利于花儿成长的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逐渐被打破,不少小伙子和姑娘已经不满足原有的生存方式,纷纷离开家乡寻找赚钱的机会和新的生活梦想,因此真正热爱“花儿”并能为此付出努力的传唱把式也就不多见了。
花儿与少年的拼音怎么写
这是一首青海“花儿”的典型传统曲调。“花儿”流行在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和宁夏相毗连的广大地区。是生活在这里的回、汉、东乡、土、撒拉和保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歌形式。花儿的曲调当地人称做“令”,如“河州令”、“土族令”、“尕马儿令”和“脚户令”等。《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曲调是“河州令”。河州即今之甘肃临夏,素有“花儿之乡”之称。“河州令”是花儿中流行广、影响大、最有代表性的曲调之一。歌词寓意深刻,富于想象,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地方色彩特点。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句悠扬宽长,起伏度大,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此歌是著名花儿歌手朱仲禄等经常演唱的曲目。
花儿
[huā ér]
花儿又名少年,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产于甘肃临夏,并流行于甘、青、宁、新等地区,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作为花儿的发祥地和最主要的传唱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称号,康乐县和和政县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录地。其中甘肃临夏更是花儿的故乡,在2009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连同我国申报的其他2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道获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少年
[shào nián]
词语解释:
1、不几年。
2、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3、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4、年轻,年轻时。
上一篇:_gene kelly
下一篇:忘川彼岸歌词_彼岸歌词